> 柳州发展铝工业机不可失
详细内容

柳州发展铝工业机不可失

时间:2007-07-17     人气:1438     来源:中国机械网|http://www.jx.cn/     作者:
概述:     7月8日,发生了两件相关的事:     第一件事是7月8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发布《广西发现大型铝土矿 预测储量逾亿吨》一文,该文综合我国《人民日报》的报......
     7月8日,发生了两件相关的事:

     第一件事是7月8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发布《广西发现大型铝土矿 预测储量逾亿吨》一文,该文综合我国《人民日报》的报道说,广西右江地区新发现特大铝土矿,预测储量达一亿两千万吨。迄今广西已探明铝土矿资源总量近十亿吨。

    第二件事是,7月8日总投资为5000万元人民币的柳州中高压电缆项目在鹿寨雒容工业区正式动工奠基。此前广西一直没有铝资源深加工项目,该项目填补了广西一项空白。

    两件事的巧合,似乎让人们看到,柳州也不乏铝业美名传扬的潜力,但其实,柳州发展铝业步子才刚开始——
   难点:“夹在中间”有些不好受

    作为我国铝主产区之一的广西,“十一五”铝工业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形成氧化铝500万吨,电解铝200万吨,铝加工100万吨生产规模。达产达标后,广西铝工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740亿元,利润110亿元。如此大的一块蛋糕,作为广西工业重镇的柳州没有理由不分到一块,但目前柳州只占到广西铝业大拼盘的小小一角而已。

    【难点一:没有资源优势和大投入】“十一五”广西将投资502亿元,在2010年打造成亚洲最大的铝业基地。将建成三大氧化铝生产基地:平果县的平果铝180万吨/年,德保县的广西华银铝业160万吨/年,靖西县的靖西氧化铝厂160万吨/年,共计产能500万吨/年。这三大氧化铝生产基地均在百色市,柳州既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大投入建设大基地。

    【难点二:定位边缘化】“十一五”广西将建成四个铝加工基地。从百色-柳州-来宾-南宁一字排开。可以看出,广西正以铝矿资源集中地百色为起点,一直向沿海铺开,形成一个由初级铝生产向高精铝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在区域分工上,南宁与百色合理定位,优势互补,“夹在中间”的柳州明显没有南宁、百色地位突出。

    【难点三:无产业集群】广西已成为铝工业大省,南宁、百色等地已初步形成铝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拥有以中铝广西分公司、南南铝业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铝企业。柳州有较强的有色冶金产业基础,但更多的是铟锡锑锌产品的系列深加工工程和保持较大的锡和锌冶炼产业规模,非铝有色冶金优势明显,但铝工业可说未成大的气候。

虽说难点多多,但柳州欲传铝业美名,可说正当其时、机不可失——

  对策:主动出击做大铝业不是梦

    近年来国内铝工业的基本状况是,氧化铝天赐良机,电解铝度日如年,铝加工前景看好。在铝产业面临重新洗牌之时,虽无产地优势,但依托已有的工业实力,柳州只要主动出击,就能赶上精深加工这波潮流。
从柳州市发改委了解到,按照《柳州市“十一五”工业十大重点产业成长计划》中的冶金行业成长计划,柳州市可充分利用广西铝工业的资源优势,以柳州的优势产业汽车、机械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铝工业的发展。如发展铝合金及镁铝合金压铸件、铝轮毂、车用铝发动机等产品,构建板带坯料-热扎板-冷扎薄板-铝箔、铝合金-板带-型材、铝合金-压铸件等精深加工链,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合金材料等高新材料生产技术;力争与世界知名的下游厂商联合开发,抓住机会完善新材料产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

  【出击一:产业优势之梧桐引凤凰】

    柳州蒸蒸日上的汽车、机械产业,已形成了特有的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的吸引力。6月下旬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准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先声来柳考察时,就建议下一步柳州发展汽车零部件可从材料上着手,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尤其是镁、铝合金,跟汽车很多零部件有关。

    柳东新区招商处负责人何开琦介绍,形成汽车产业集群是柳东新区的产业布局,香港鸿途集团做铝镁压铸的项目正在洽谈中。近年已将其压铸机械、铸造行业的项目转移至广东东莞的香港力劲集团目光也已瞄准柳州,6月底柳东新区已邀请力劲集团刘相尚董事长来柳进行考察,现在进入柳东的项目已初步确定。

  【出击二:盘活资产优化环境出新篇】

    柳州市还有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民用铝材中的高档品,如大的铝塑复合板、车用板材、包装铝箔等等,可填补南方缺乏高档铝材生产的空白。由柳州银通电缆有限公司与澳门迪美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柳州中高压电缆项目在鹿寨雒容工业区正式动工奠基,就是一个例子。这说明,柳州市可从建材等一些传统优势行业中,引资引智、推陈出新,发展铝工业。

  【出击三:携手铝业巨头勇立潮头】

     去年底在南宁召开的中国铝业论坛,美铝等列世界前五的铝业巨头都来参加。加铝关闭在法国和英国的工厂,强力推进其在南宁的高精铝合板项目。柳州如有条件也应力争与铝业巨头携手。业内人士介绍,美铝亦雄心勃勃想进入广西(如准备以5亿美元收购亚洲最大铝厂广西平果铝厂50%股份),而美铝拥有较强的横向发展产业链,柳州能否吸引其中项目入柳?仅氧化铝横向开发就有氢氧化铝、烧结氧化铝、沸石等特种氧化铝,不仅市场需求量大,还能降低走电解铝单一途径的风险。铝还可用来做热导管研发,应用于航天、汽车等产业的前景看好。

  总之,只要柳州主动出击,有色金属中的铝业和非铝业双翼齐飞、双双扬名并不是梦。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一)市场篇

        中国挖掘机市场十年来几乎平均每以30%速度递增,从1995年2503台到2004年48921台,净增19.54倍。2004年全国进口液压挖掘机18670台、出口液压挖掘机2749台,2005年国产挖掘机28812台,同比增长4.3%,进口挖掘机18017台,同比减少3.5%,出口挖掘机3839台,同比增长36.43%(其中6吨及以下小挖出口1345台,同比增长77.9%)。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

    切开中国挖掘机市场“大蛋糕”

        巨大的市场,丰厚的利润像一块诱人的蛋糕,引得国内外资本纷纷进入挖掘机生产领域。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挖掘机从总体质量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欧、美、日、韩为代表的外资企业的几大品牌,其产量约占78%的市场份额,处于较高的质量水平。其主要入驻形式有两种:外资独资和中外合资。其中外资独资企业有:烟台斗山、沃尔沃、山东卡特重工、利勃海尔、青岛竹内、特雷克斯(三河)等,其特点是定位于高端客户,在中国市场销量不大,大部分企业目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和工厂投资建设阶段,着眼于中国未来市场;中外合资企业有:日立建机、小松山推、卡特徐州、成都神钢、杭州神钢、现代京城、常州现代、阿特拉斯、厦门中骏、詹阳动力等,其特点是定位于中端客户,凭借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和准确的市场策略,目前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处于领先水平。还有一些世界小型挖掘机专业企业如:日本久保田、竹内、石川岛、洋马、小桥、长野等、美国凯斯、山猫、英国JCB、德国雪孚等也开始挺进中国市场,在销量上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二是国内一些挖掘机的主导企业,产量约占市场份额的20%,总体质量水平和前者存在一定差距。如徐工集团、柳工集团、厦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

        三是一些完全国内配套的中小型挖掘机,产量约占市场份额的2%,总体质量水平较低,且各企业之间参差不齐。如广西玉柴、山河智能、四川邦立、天津建机、福田重工等。

    小结: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外主要挖掘机制造商几乎全部进入中国,而外资进入中国挖掘机行业,并经过十几年发展后,国企改制、中外合资等新兴一批合资国企、民营、股份、个体企业风起云涌地进入中国挖掘机市场,说明挖掘机行业发展前景远大,经济效益可观。与此同时,小型和微型挖掘机生产企业(包括外资企业)也在不断增多。

    细分中国小型挖掘机市场

        从全球范围看,小型挖掘机产业已经处于市场成熟期,需求量稳定并呈现缓慢上升趋势。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机械市场也日趋好转,世界知名工程机械厂商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渐将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这些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并开始进入全球市场的供应体系。

         从国内市场看,中国挖掘机行业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以外资企业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大型挖掘机市场格局日渐稳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挖掘机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乐观预计,5年之后中国挖掘机的年均需求量将达到100,000台。但是小型挖掘机产业仍然处于市场导入和发展初级阶段,需求正在持续快速的增长。目前小型挖掘机仅占中国全部挖掘机销售量比例的20%,而5年后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40%,产销量达到近40000台。这样中国小型挖掘机产业将同其他消费品产业一样,用10年的时间走完欧美等发达国家30年的市场之路。但是,中国本土企业能享用多大的蛋糕呢?

        中国的小挖市场(指机重13t以下)经十年艰苦奋斗,国内企业夺回了近27%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大型和小型液压挖掘机上,近两年已有较大起色,使人们又看到了中国制造的“曙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涉足小型挖掘机生产的企业多达60余家,而且出现了许多年产销量超千台企业。如外企的烟台斗山、北京现代京城、广西玉柴、山河智能和正在崛起的江西南特、桂林华力、湖南九五重工、南昌华工、大连黑猫、合肥振宇等有巨大活力的小型挖掘机企业。使近几年中国小挖市场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近两年更是跳跃式增长,而且这种发展势头将继续下去。


    (二)产业篇

        挖掘机是工程机械的标志性产品,部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也正以小挖为突破口,进军挖掘机产业,并由此扩展到其他小型工程机械。中国挖掘机产业基本走出了宏观调控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小挖产业近两年的需求变化也说明这一点。

        许多国外企业在中国加大投资,进军小挖产业也证实他们看好中国这个工程机械大市场。如韩国斗山、现代在中国实现年销2000台小挖目标的基础上加大技改与新产品研发,目标直指年产5000台。日本石川岛也在厦门建厂生产小挖图谋10%的市场份额。全球销量第一的日本久保田也希望能占领20%的份额,目前年销200台左右。美国特雷克斯兼并了合肥卓尔及北建,成立了三河工程机械公司。2006年目标产销300台,2007年目标为1200台。JCB、CASE也都加大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而国内工程机械企业也想抓住目前的好时机进行调整,纷纷加强技术改造,调整小挖产能。如广西玉柴工程机械公司投资2.1亿元技改完成5000台小挖生产能力,2005年产销1946台,出口648台,已占据国内小挖第一把交椅。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加大技改,调整出三条装配线,年产能力也达3000台,2005年产销也已超千台,而且大批出口。广西玉林开元机器第一期投入4000万,2006年投入试制,2007年产销目标500台,最终目标4000台。其他企业如广西桂林华力重工、广西柳工集团、江西南特集团、大连黑猫、湖南九五重工、江西南昌华工等都在紧跟市场调整结构,力争在最短时间跃上新台阶,向行业前列挺进。

        但是,国内众多的小型挖掘机制造企业普遍存在机制、资金、人才、管理等综合实力的不足,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和规模化发展。原因是小型液压挖掘机的技术壁垒较高、设备投资较大、生产专业性强等特点,产业准入门槛比较高。达不到一定的经济批量,就无法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小型挖掘机主要由结构件总成、覆盖件总成、行走装置、回转装置、液压系统、动力系统、电器系统和空调装置等8大部分构成,其中最为关键核心的是液压系统和动力系统。小型挖掘机的工作性能和作业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液压和动力这两大系统的设计和品质,其他零部件的技术相对较低。目前小型挖掘机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70%,占采购成本的50%。

        各大挖掘机制造商背后都有世界知名的零部件商作技术支撑,零部件技术的进步带动整机性能和可靠性的提高。小型挖掘机的液压系统中泵、阀、马达等关键技术、工艺和知识产权基本掌握在日本、德国等少数国家的厂商手中,采购成本约占据了整机成本的40%。与挖掘机相配套的小型发动机技术也掌握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手中。

        目前,我国挖掘机的关键部件必须依赖进口,通过国际化采购提高了整机性能和可靠性。随着国内小挖市场的持续升温,国产小挖关键配套件缺失的矛盾进一步升级,无奈选择进口国外关键零部件的小挖生产企业,同时面临采购“瓶颈”。据了解,多数小挖企业目前都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持续升温让生产企业们不断调整生产计划,但关键零部件的缺失,令这些企业不得以而为之。众所周知,制约我国工程机械品质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基础配套件的落后以及上游供应链的薄弱。迫于竞争的加剧,挖掘机制造企业对配套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国产小挖企业几乎都选择进口外国的关键零部件。

        不仅如此,国产小挖企业选择国外进口关键零部件还面临着种种困境。据了解,从国外进口零部件,不仅供货期不能保证,导致企业无法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从国外采购的全套液压系统,占到了整机成本的30%,而且价格没有商量的余地;加上售前、售后服务不到位等因素,大大制约了国产小挖的快速发展。

        然而,令人可喜的是国内零部件企业在工作油缸、四轮一带、回转支承、驾驶室、座椅、电气仪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技术突破,基本可以替代进口产品,但是在工艺性和可靠性上需要重点加强。其他关键液压件也在进行国产化准备。国内发动机企业在提高设计和制造水平,满足环保要求后,已经可以配套小型挖掘机使用。总之,小挖液压系统元件的国产化在3~5年内可以实现,届时,中国小型挖掘机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可以完善和成熟,为国产小挖的规模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参照韩国挖掘机产业的发展轨迹,再用5年时间,国产小挖就能占据国内半壁山河,并能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因此,有关行业专家提出了振兴国产小挖产业的途径和方案:

        一是通过资本运作,国内企业间进行兼并、重组、联盟,在国内联合组建新一代挖掘机的企业集团,整合业内人才、设备资源,形成合力。在企业集团内,建立强有力的技术中心,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加大营销和服务网络的投入。可以肯定,未来小型挖掘机市场的竞争将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即技术创新、制造、管理、品牌、营销及金融手段等全方位的竞争。只有在行业内组建企业集团,方可在未来的竞争中与跨国公司相抗衡。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中国最终形成5~6家世界级的专业制造企业,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

        二是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提高核心部件的国产化,这需要主机厂商和零部件配套厂商共同投入。健全的配套体系是一个产业形成工业化生产的基础。所以,另部件的国产化率尤其是液压元件的国产化供应,是振兴和发展国产小挖产业和挖掘机产业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是必经之路。行业协会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出台政策,加以引导和扶持,国内大型企业应该肩负责任,支持国内另部件企业或进行联合开发。韩国挖掘机行业上世纪80年代的崛起,就是源于全部零部件的国内供给。

        三是国内企业选择恰当的市场战略和品牌战略。这方面不妨借鉴日本和韩国厂商的策略,专注于小型挖掘机和小型机械设备,形成这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化市场。另一方面,国内综合实力较强的工程机械企业集团、汽车行业延伸至工程机械领域的企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兼并,集中存量资产和优秀专业人才,引进战略投资,形成现代化制度的企业集团和超强的企业实力,将各自品牌塑造成世界级的多元化产品的品牌。

        四是全球化视野。国内企业在布局国内市场的同时,着手进军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应依靠成本和性价比优势,把目标指向欧洲、北美市场,提供质优价廉/市场需求的小型挖掘机。目前玉柴、山河智能和南特等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小结

        国际品牌的挖掘机企业几乎都是全球化的公司。现在众多的国际品牌在中国投资设厂建立生产基地,目标指向中国未来市场。国内企业应该抓紧时间,加大投入,提高产能规模,建立和完善营销和服务网络,培育品牌,抢占市场份额,完成在中国国内市场的布局。

    (三)用户篇

        小型挖掘机由于其小巧、灵活、多功能和高效率等特点,极受用户的欢迎。主要用于小型土石方工程、市政工程、路面修复、混凝土破碎、埋设电缆、自来水管道的铺设、园林栽培及河道河沟清淤工程。小型挖掘机具有中型挖掘机的多项功能,又具有运输、能耗、灵活性、适应等方面的优势,非常适用于空间狭小的施工场地作业,而且价格低、质量轻、保养维修方便等优点,所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市场极其巨大。

        从市场角度看,1999~2002年间,日本、北美、西欧每年的小型挖掘机需求量高达12万台之多。其中2003年上半年日本销售了1.927万台,占日本国内挖掘机市场总额的46%。欧美等地比例份额均大于此比例。相比之下,中国小型挖掘机市场保有量及销量所占比例有待提高。目前中国小型挖掘机市场已呈现迅速发展之势,国产小挖市场份额已迅速增长高达40%以上,市场容量增长足以令国人激动不已。

        从市场售价看,效益差距实在令人刮目相看,以一台小型挖掘机价格,如一台4t小型机,日本机销售价38~32万/台,国产机销售价23~22万/台,成本12万/台左右;一台6t小型机,日本机销售价43~44万/台,国产机售价30~28万/台,成本20万/台左右,所以说效益是巨大的。据最新消息,国内一些大企业都拟向小挖进军,中联重科、安徽天宇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公司、安徽叉车集团公司等5家企业也携资6个多亿“杀入”小型挖掘机市场。低制造成本、良好的性价比、快捷的维修服务是国内企业在中国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体现。

    小结

        综上分析:(1)中国目前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进入了维护保养期,同时农村乡镇的城市化逐渐加快,发达城市市政建设也由“大拆大建”逐渐向“精雕细刻”,因此小型土方工程施工越来越多;(2)中国银行业监管力度加强后,工程设备按揭难度增大,小挖的价格相对较低、经济实用;(3)经济发达城市的劳动力成本较高,用机械代替人工同时也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小挖的“五短身材”更适宜在空间有限的城市中施展。所以小挖以其灵活的身手、较中吨位挖掘机价位低而深受市政和公路施工维护用户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小挖高速发展时代的来临,市场前景诱人,潜力巨大。

    结束语:

        中国经济平稳发展,为中国小挖市场渐趋活跃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未来中国将会成为小型挖掘机最大消费国和生产国。目前国内小型挖掘机市场还处于导入和培育阶段,竞争主要来自于国产品牌与韩、日等国家品牌的竞争。笔者坚信,经过5~10年的发展,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将通过重组并购、资本运作等市场手段,淘汰绝大部分非主流品牌和企业,组建数个大型、世界级的工程机械企业集团,依靠低成本和良好性价比优势,进军国际小型工程机械设备市场。展望未来,中国自主品牌的小型挖掘机和小型机械设备最终将占据20%的全球市场份额。
    阅读全文
  •     7月14日,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陈政高考察沈阳市部分地源热泵技术应用项目,先后对浑南热力公司伍享供热站“混合式水源热泵”项目、沈阳国惠供热公司“再生水源热泵热源”项目、中国医大二院滑翔分院新建水源热泵项目和沈阳荣富饭店应用水源热泵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全市推广地源热泵技术的总体情况汇报。

        陈政高指出,要把推广地源热泵技术作为沈阳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坚定信心,坚持创新,推进地源热泵工程不断向前发展。

        沈阳市确定了今年新增地源热泵技术应用面积1500万平方米的工作目标,截止到6月30日,全市已新增应用地源热泵技术的建筑面积901.5万平方米,加上原有的应用面积,目前全市累计应用的建筑面积已达1213.8万平方米,到年底将达到1800万平方米。据测算,按照沈阳地区一个采暖期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消耗35公斤实物煤计算,此举将使沈阳市每个采暖期节约实物煤约6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0.806万吨,减少烟尘排放约0.504万吨。

        沈阳市大规模推广应用“再生水源热泵技术”,并自主研发了“混合式水源热泵技术”。“再生水源热泵技术”是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对城市中水的余热进行换热和供暖,现已建成的“沈阳国惠再生水源热泵热源项目”,每天可利用中水40万吨。“混合式水源热泵技术”已取得国家专利,该项技术是在现有的燃煤锅炉房或集中供热换热站中增加地源热泵机组,从而把燃煤供热与地源热泵供热结合起来,目前,这项技术正在全市10家大型燃煤供热企业重点推广。

        陈政高充分肯定了全市地源热泵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他说,从去年9月份开始,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这项工程进展非常快,发展非常健康,取得了初步成效。从现在起到今年年底,沈阳应用地源热泵技术供暖的建筑面积将达到1800万平方米,占沈阳去年全部供暖面积的12%,这在全国是遥遥领先的,可节约实物煤约63万吨,这将大大改善沈阳的环境,有力地促进沈阳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通过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推广,我们看到了这项技术的美好前景,不仅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而且在推广过程中进行了很多发明创造。各区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都在积极推进这项工程,对此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陈政高指出,实施节能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事关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工作。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具体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过硬的措施,就不可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我们抓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就是促进节能减排的一个非常重要措施。沈阳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煤的使用,在沈阳每年大约消耗的1000万吨煤中,有500万吨煤用于供暖,通过推广地源热泵技术来减少煤的使用数量,就是抓住了沈阳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矛盾。 全市到年底应用地源热泵技术面积将达到1800万平方米,此举将使沈阳每个采暖期节约实物煤约6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0.806万吨。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