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发展面临的三大难题
时间:2012-05-03 人气:752 来源:中国家具网 作者:
概述: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邓雪松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传统工艺家具在这次“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中被首次纳入工艺美术体系而予以展览,这对于引导业内外人士去认识和重视仿古家具的文化艺术价值可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邓雪松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传统工艺家具在这次“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中被首次纳入工艺美术体系而予以展览,这对于引导业内外人士去认识和重视仿古家具的文化艺术价值可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近些年来,红木行业虽得到迅猛发展,但也不得不面临许多难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当代传统家具行业缺乏自己的行业大师,也根本没有建立对红木家具行业中名匠大师的艺术价值评价和艺术地位认证体系,还没有相应的官方机构去引导建立传统家具艺术精品的高规格的宣传、评价机构和评测体系。此外,随着本次传统工艺家具被正式纳入工艺美术体系,其相应的对红木家具行业中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工作却没有得到同步推进。
二、行业发展不平衡,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红木家具的艺术地位在国内外的不对等,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红木家具精品在国际艺术收藏界的价格和地位日益攀升,但在此高昂的价值体系之外,国内对于传统家具的学术研究却相对滞后,大众对它的认识还多停留在家具器物的层面。另一方面则是行业发展规模与艺术设计能力发展的不平衡。由于时代变化,古代社会上能参与家具设计制作的文人阶层业已消失,而在我们目前的高等艺术教育中,也没有开设涉及传统家具设计的专业,这也是造成目前红木家具行业设计能力严重不足和设计人才断代的原因。
三、技能培训、评定体系的缺位。目前红木家具行业的工人工资普遍较高,耗费人工成本很大,尽管如此,这其中却没有技能评定和培训的体系存在,没有官方机构对工人的技能进行评定和教育培训,并宣传推出其中的一些能工巧匠。
随着各种名贵红木的日益稀缺,深入发展红木家具行业的目标之一就是在于做出更多的家具艺术精品予以传承,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业内人士的努力,以提升自己的制作水平,走“精品化”的发展路线,也需要政府的重视引导,以完善相应的家具艺术评价体系建设,更需要社会大众提高传统家具的艺术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以复兴和光大传统家具文化。
一、当代传统家具行业缺乏自己的行业大师,也根本没有建立对红木家具行业中名匠大师的艺术价值评价和艺术地位认证体系,还没有相应的官方机构去引导建立传统家具艺术精品的高规格的宣传、评价机构和评测体系。此外,随着本次传统工艺家具被正式纳入工艺美术体系,其相应的对红木家具行业中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工作却没有得到同步推进。
二、行业发展不平衡,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红木家具的艺术地位在国内外的不对等,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红木家具精品在国际艺术收藏界的价格和地位日益攀升,但在此高昂的价值体系之外,国内对于传统家具的学术研究却相对滞后,大众对它的认识还多停留在家具器物的层面。另一方面则是行业发展规模与艺术设计能力发展的不平衡。由于时代变化,古代社会上能参与家具设计制作的文人阶层业已消失,而在我们目前的高等艺术教育中,也没有开设涉及传统家具设计的专业,这也是造成目前红木家具行业设计能力严重不足和设计人才断代的原因。
三、技能培训、评定体系的缺位。目前红木家具行业的工人工资普遍较高,耗费人工成本很大,尽管如此,这其中却没有技能评定和培训的体系存在,没有官方机构对工人的技能进行评定和教育培训,并宣传推出其中的一些能工巧匠。
随着各种名贵红木的日益稀缺,深入发展红木家具行业的目标之一就是在于做出更多的家具艺术精品予以传承,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业内人士的努力,以提升自己的制作水平,走“精品化”的发展路线,也需要政府的重视引导,以完善相应的家具艺术评价体系建设,更需要社会大众提高传统家具的艺术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以复兴和光大传统家具文化。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上一条:简约至极的魅力都市家居
历时半年,新家终于装修完毕,我是 简单至极的人,所以家里的风格也是简约至极的美丽。我们希望自己的家干净、纯粹、有力度,没有多余的东西让我们看着心烦,更重要的是打扫起来非常方便。
阅读全文
下一条:谈如何欣赏红酸枝家具
自清代中期,乾隆晚期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红木,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古玩指南》一书中二十九章曰:“唯世俗之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红色木言也……木质之佳,除紫檀外,当以红木为最”。
这段有关“红木”的论述,虽然没有完全概括出红木的种材特性,但是短短的几行文字,已经微言大义,替其成为红木文化又一载体给予了血统上的正名,而这前世的“所谓红木”,就是流芳几百年,在今天的红木家族序列中仍然熠熠生辉,独领风骚的——红酸枝。
以红酸枝作为取材主体的“仙作”家具,近几年来倍受红木业界关注,但是红酸枝作为主角走上名贵家具的舞台,却已经有300余载历史。只是到了清乾嘉时期,她成为替代材料,常常被黄花梨和紫檀的光芒所掩蔽。其自有的“器性之美”反倒不为世人所深谙,造成了红酸枝极少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文化“怪”现象。
事实上,无论是红木文化的有序传承,还是红酸枝家具本身具备的实用性、艺术性、增值性来看,红酸枝家具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其文化断层现象,对红酸枝家具而言、对众多红木文化的追随者和红木家具的珍赏者而言,既不公平,也欠完满。如是,就让我们息了欲分高下、偏执一辞的“是非”之心,走近红酸枝家具,感受她滟滟其华的“器性之美”吧。
木性之美
“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此语出自东汉许慎的“玉有五德”之说(即仁义智勇洁)。其中“洁”即指:断裂的玉边缘会有很锋利的断口,可是用手去触摸也不会给人造成伤害。
相较于黄花梨和紫檀,红酸枝的木性偏大,自然风干过程中或者干燥不彻底,露天摆放或者成器后,会产生木体扭曲和一定程度的干裂现象。但是其纤维短,肌理细腻,红酸枝原料在开裁后,板料和方料的棱角未经抛光的状况下,它的边沿也不会产生木刺,以致剌手。这不仅仅是笔者的亲身体验,从加工红酸枝料的工人中也得以验证,在他们多年的从业经历中,很少出现过木刺伤人的现象。
红酸枝的弦向管孔直径为104μm,气干密度达1.01~1.09 g/cm3。这两项物理指标,前者低于紫檀(檀香紫檀为92μm),高于黄花梨(降香黄檀为114μm);后者高于黄花梨(降香黄檀为0.82~0.94g/㎝3),低于紫檀(檀香紫檀为1.05~1.25g/㎝3)。由此可见,红酸枝原材相较于黄花梨和紫檀,还是具备相当的可塑性,因此在制作加工红酸枝的过程中,横竖俱可下刀,雕刻时不崩茬不吃刀,题材表现和层次布局不受种材特性囿限,在实际运用方面,就自然产生很大的创作空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红酸枝作为善材所蕴含的美德,与玉器固有的高洁交相辉映,这对我们常抱的“万物有灵”的价值观真是异曲同工的妙证啊。
纹理之美
红酸枝成为黄花梨和紫檀的替代材,无疑是红木衍进史上因缘际会的结果。它的出现,一方面是世世代代意匠们劳动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它在数百年来红木家族的序列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也是由它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这个特性除了上面所言的“木性之美”外,还包括它与生俱来的纹理美。
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文字卷143页中说到:“新红木颜色赤黄,有花纹,有时颇似黄花梨。”所谓的新红木特别是颜色泛黄者则容易与黄花梨难辨。很多朋友都以为“鬼脸纹”、“山水纹”、“水波纹”、“凤眼”等纹理为黄花梨所独有,其实并不尽然,红酸枝同样也有富于变幻,灵动纤巧的各种纹理,贵为珍赏者,其表现力丝毫不逊于黄花梨,所以王世襄老著述中所言“难辨”之情状,从另外一个侧面肯定了红酸枝的外观特征,有时完全能媲美于黄花梨。
红酸枝的纹理不但与黄花梨争芳,就是与紫檀斗妍,它也毫不逊色。周默《木鉴》一书中在“红木”章节中用若干篇幅谈到:淡红、淡黄及黑斑、金星组成的山水画,金星金丝这些在檀香紫檀中的效果,在老红木中也能看到。“不管家具的年代有多久远,其宽窄不一的深色条纹是老红木不灭的印记”,更有意思的是,作者还特意提及:有些造假者就是利用其接近于檀香紫檀的外观特征掺入檀香紫檀的原木垛中出售。
“新红木”冒充黄花梨也好,“老红木”冒充檀香紫檀也罢,如若没有相当的天赋资质做底气,就算是冒充,想必也没那么容易吧?
色泽之美
中国人的财产观离不开“厚、大、沉”。所以,红木家具的问世,她除了作为文化载体而存在,同时还是财富拥有程度的标志。红酸枝家具成器后,体量厚重,正是缘自红酸枝比重大的特性,它的气干密度接近于檀香紫檀,所以小料上手时手感沉重,两木相击,铮铮有声,呈现出金属般的质感。
如果说红酸枝的纹理之美是一种来自于视觉上的动态美,那么红酸枝的色泽之美,不妨可以说是它体现除了感官体验的静态美。“有的出产于泰国北部的老红木,颜色接近檀香紫檀,表面呈紫黑色,油性重,黑色条纹清晰”(周默著《木鉴》),这些具备檀香紫檀本质特征的红酸枝,加工制作成家具,分别经过标号180、240、400和600的砂纸多番打磨和毛轮抛光之后,更是如“少妇的肌骨”一般温润柔和,不经意间焕泛着绸缎般的光泽,倘若经过岁月的沉淀,它包浆之后的外观效果,与檀香紫檀相比几可乱真。
红酸枝的色泽之美,沉吟若斯,含蓄若斯,在你过眼经年之后,仍能细细加以咀嚼,乃至余味无穷……
器韵之美
红木家具的器韵与家具的结构直接关联,而家具的结构来自于家具的尺寸,所以说家具尺寸是核心问题,从经营角度上而言,家具的结构才是牵涉到家具能不能卖的问题,而选材用料、制造工艺、雕刻手法等等则是决定着家具卖多卖少的问题。
拿笔者见过一对红酸枝“明式什锦围子栏杆架格”为例:此款明式书架全由红酸枝老料制作。它四层搁板栏杆全部由300余截小材攒接而成,所有小材经过圆角和打洼处理后,内部格子尖角显得非常柔和。她的四层搁板栏杆自下而上依次展现的是直棂格、品字棂格变体、冰裂纹和俯仰山字格变体等各式图案,集中地体现了古典家具制作“结构变化形成装饰”的工艺思想。
小材攒接的精妙在于并非简单地形成装饰,而是经过攒接的小材应力小,避免了木性变化对结构造成的影响,对外观形成的破坏,虽说红酸枝性大,可是从这一款取材红酸枝的书房类家具来看,其精湛的工艺,不但巧妙地运用了攒接工艺来保证结构稳定,而且秀雅的造型和沉凝的外观为表现器韵的完美加了分,这个作品充分体现了“仙作”重艺轻料的工艺思想,也反映出“仙作”书房类红木古典家具的制作能力与审美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红酸枝植根于今天的“仙作”的土壤,以它为主要取材的红木古典家具在“仙作”工艺的呵护下,正焕发出全新的艺术活力,彰显出蓬勃的艺术魅力。红酸枝与黄花梨和紫檀相互之间兼容并蓄,多元化的红木文化才能得以更加健康的发展,如开篇《古玩指南》一书中二十九章所言:“不过产量甚多,得之较易。故世人视之,不若紫檀之宝贵也”的情形,莫要出现在我们这一代红木人的艺术人生里,这才是大道之所存,大美之所在。
这段有关“红木”的论述,虽然没有完全概括出红木的种材特性,但是短短的几行文字,已经微言大义,替其成为红木文化又一载体给予了血统上的正名,而这前世的“所谓红木”,就是流芳几百年,在今天的红木家族序列中仍然熠熠生辉,独领风骚的——红酸枝。
以红酸枝作为取材主体的“仙作”家具,近几年来倍受红木业界关注,但是红酸枝作为主角走上名贵家具的舞台,却已经有300余载历史。只是到了清乾嘉时期,她成为替代材料,常常被黄花梨和紫檀的光芒所掩蔽。其自有的“器性之美”反倒不为世人所深谙,造成了红酸枝极少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文化“怪”现象。
事实上,无论是红木文化的有序传承,还是红酸枝家具本身具备的实用性、艺术性、增值性来看,红酸枝家具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其文化断层现象,对红酸枝家具而言、对众多红木文化的追随者和红木家具的珍赏者而言,既不公平,也欠完满。如是,就让我们息了欲分高下、偏执一辞的“是非”之心,走近红酸枝家具,感受她滟滟其华的“器性之美”吧。
木性之美
“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此语出自东汉许慎的“玉有五德”之说(即仁义智勇洁)。其中“洁”即指:断裂的玉边缘会有很锋利的断口,可是用手去触摸也不会给人造成伤害。
相较于黄花梨和紫檀,红酸枝的木性偏大,自然风干过程中或者干燥不彻底,露天摆放或者成器后,会产生木体扭曲和一定程度的干裂现象。但是其纤维短,肌理细腻,红酸枝原料在开裁后,板料和方料的棱角未经抛光的状况下,它的边沿也不会产生木刺,以致剌手。这不仅仅是笔者的亲身体验,从加工红酸枝料的工人中也得以验证,在他们多年的从业经历中,很少出现过木刺伤人的现象。
红酸枝的弦向管孔直径为104μm,气干密度达1.01~1.09 g/cm3。这两项物理指标,前者低于紫檀(檀香紫檀为92μm),高于黄花梨(降香黄檀为114μm);后者高于黄花梨(降香黄檀为0.82~0.94g/㎝3),低于紫檀(檀香紫檀为1.05~1.25g/㎝3)。由此可见,红酸枝原材相较于黄花梨和紫檀,还是具备相当的可塑性,因此在制作加工红酸枝的过程中,横竖俱可下刀,雕刻时不崩茬不吃刀,题材表现和层次布局不受种材特性囿限,在实际运用方面,就自然产生很大的创作空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红酸枝作为善材所蕴含的美德,与玉器固有的高洁交相辉映,这对我们常抱的“万物有灵”的价值观真是异曲同工的妙证啊。
纹理之美
红酸枝成为黄花梨和紫檀的替代材,无疑是红木衍进史上因缘际会的结果。它的出现,一方面是世世代代意匠们劳动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它在数百年来红木家族的序列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也是由它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这个特性除了上面所言的“木性之美”外,还包括它与生俱来的纹理美。
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文字卷143页中说到:“新红木颜色赤黄,有花纹,有时颇似黄花梨。”所谓的新红木特别是颜色泛黄者则容易与黄花梨难辨。很多朋友都以为“鬼脸纹”、“山水纹”、“水波纹”、“凤眼”等纹理为黄花梨所独有,其实并不尽然,红酸枝同样也有富于变幻,灵动纤巧的各种纹理,贵为珍赏者,其表现力丝毫不逊于黄花梨,所以王世襄老著述中所言“难辨”之情状,从另外一个侧面肯定了红酸枝的外观特征,有时完全能媲美于黄花梨。
红酸枝的纹理不但与黄花梨争芳,就是与紫檀斗妍,它也毫不逊色。周默《木鉴》一书中在“红木”章节中用若干篇幅谈到:淡红、淡黄及黑斑、金星组成的山水画,金星金丝这些在檀香紫檀中的效果,在老红木中也能看到。“不管家具的年代有多久远,其宽窄不一的深色条纹是老红木不灭的印记”,更有意思的是,作者还特意提及:有些造假者就是利用其接近于檀香紫檀的外观特征掺入檀香紫檀的原木垛中出售。
“新红木”冒充黄花梨也好,“老红木”冒充檀香紫檀也罢,如若没有相当的天赋资质做底气,就算是冒充,想必也没那么容易吧?
色泽之美
中国人的财产观离不开“厚、大、沉”。所以,红木家具的问世,她除了作为文化载体而存在,同时还是财富拥有程度的标志。红酸枝家具成器后,体量厚重,正是缘自红酸枝比重大的特性,它的气干密度接近于檀香紫檀,所以小料上手时手感沉重,两木相击,铮铮有声,呈现出金属般的质感。
如果说红酸枝的纹理之美是一种来自于视觉上的动态美,那么红酸枝的色泽之美,不妨可以说是它体现除了感官体验的静态美。“有的出产于泰国北部的老红木,颜色接近檀香紫檀,表面呈紫黑色,油性重,黑色条纹清晰”(周默著《木鉴》),这些具备檀香紫檀本质特征的红酸枝,加工制作成家具,分别经过标号180、240、400和600的砂纸多番打磨和毛轮抛光之后,更是如“少妇的肌骨”一般温润柔和,不经意间焕泛着绸缎般的光泽,倘若经过岁月的沉淀,它包浆之后的外观效果,与檀香紫檀相比几可乱真。
红酸枝的色泽之美,沉吟若斯,含蓄若斯,在你过眼经年之后,仍能细细加以咀嚼,乃至余味无穷……
器韵之美
红木家具的器韵与家具的结构直接关联,而家具的结构来自于家具的尺寸,所以说家具尺寸是核心问题,从经营角度上而言,家具的结构才是牵涉到家具能不能卖的问题,而选材用料、制造工艺、雕刻手法等等则是决定着家具卖多卖少的问题。
拿笔者见过一对红酸枝“明式什锦围子栏杆架格”为例:此款明式书架全由红酸枝老料制作。它四层搁板栏杆全部由300余截小材攒接而成,所有小材经过圆角和打洼处理后,内部格子尖角显得非常柔和。她的四层搁板栏杆自下而上依次展现的是直棂格、品字棂格变体、冰裂纹和俯仰山字格变体等各式图案,集中地体现了古典家具制作“结构变化形成装饰”的工艺思想。
小材攒接的精妙在于并非简单地形成装饰,而是经过攒接的小材应力小,避免了木性变化对结构造成的影响,对外观形成的破坏,虽说红酸枝性大,可是从这一款取材红酸枝的书房类家具来看,其精湛的工艺,不但巧妙地运用了攒接工艺来保证结构稳定,而且秀雅的造型和沉凝的外观为表现器韵的完美加了分,这个作品充分体现了“仙作”重艺轻料的工艺思想,也反映出“仙作”书房类红木古典家具的制作能力与审美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红酸枝植根于今天的“仙作”的土壤,以它为主要取材的红木古典家具在“仙作”工艺的呵护下,正焕发出全新的艺术活力,彰显出蓬勃的艺术魅力。红酸枝与黄花梨和紫檀相互之间兼容并蓄,多元化的红木文化才能得以更加健康的发展,如开篇《古玩指南》一书中二十九章所言:“不过产量甚多,得之较易。故世人视之,不若紫檀之宝贵也”的情形,莫要出现在我们这一代红木人的艺术人生里,这才是大道之所存,大美之所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