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家具业结成战略联盟 外销企业转战国内市场
详细内容

本土家具业结成战略联盟 外销企业转战国内市场

时间:2007-07-20     人气:1019     来源:中国家具采购网     作者:
概述:7月3日,“吉盛伟邦家具集团全球战略年启动仪式”在位于上海青浦赵巷的吉盛伟邦国际家具村召开。来自欧、美、日、中等数百位中外家具企业代表与业内资深人士,以及数十家媒体齐聚于国际家具村的工地现场。这里号称要建成一个能与米兰、科隆、高点、拉斯维加......
7月3日,“吉盛伟邦家具集团全球战略年启动仪式”在位于上海青浦赵巷的吉盛伟邦国际家具村召开。来自欧、美、日、中等数百位中外家具企业代表与业内资深人士,以及数十家媒体齐聚于国际家具村的工地现场。这里号称要建成一个能与米兰、科隆、高点、拉斯维加斯并驾齐驱的世界级家具展览会――“全球家具上海采购大会”,成为一个主题型、休闲型、世界级的家具行业中心。

  国际家具村总投资近30亿元,占地1180亩,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至2010年全面建成。而首期20万平方米将于2007年9月交付使用,第一届“全球家具上海采购大会”将于9月13日盛大开幕。这一本土家具企业寻求新发展的举措,颠覆了中国传统家具销售业态。

  本土家具业结成战略联盟

  中国的家具业近年来飞速发展,现在已拥有超过5万家企业,从业人员500多万。中国家具出口平均每年增长率高达30%,2004年全年出口首次超过100亿美元,2005年达到140亿美元,2006年更上升至将近175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具生产基地。

  但是本土家具企业面临着一些困境,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具企业不多,绝大部分企业处在低水平的竞争状态;家具缺乏独到设计,抄袭模仿风盛行;知名品牌不多,不少出口家具是贴牌生产。而且,在单兵作战的情况下,难以应对全球化的经济浪潮。因此,国内的家具行业需要重新整合资源,集中优势竞争,从而在全球家具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目前本土家具行业的高度分散,业内5万间企业竞争激烈,却难以发挥品牌效应。“全球家具上海采购大会”首次联合了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家具行业协会,包括国际家私装饰业(香港)协会,台湾地区家具工业同业公会,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等。通过强强联手,打造一个平台,促使中国家具厂商整合,发挥品牌集聚效应,以强大的资源优势,广泛吸纳世界各地采购商。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0




      宜家(查看地图)在中国掀起新一轮降价潮,赢得了市场的欢迎。应该说这并不是仅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调整,而是回到了其原来的定位。事实上,刚进入中国时,宜家的中国供应链还不完善,所以价格比较高。随着供应链和供应商实现本土化,价格降低与公司原来的定位才相符合。

      企业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在1996年发表的经典文章《什么是战略?》中,曾以宜家为例来揭示什么是独特的战略定位。“宜家家居(查看地图)反其道而行,选择以不同于其他竞争者的方式来执行自己的活动,从而成为诠释战略定位的代表企业。”

      价格矩阵

      在宜家公布的最新中国计划中,未来的5-7年里,其在中国门店数将以每年增开两到三家店的速度增长。深圳、大连、南京店也将在2008年内开业。按照宜家全球CEO安德斯·代尔维格的设想,到2010年前宜家在中国一、二线城市铺设至少10家店面,“我们用了九年时间来研究和适应中国消费者,现在到了提速的恰当时机。”

      迈克尔·波特将宜家家居最具特色的战略定位概括为逆向战略定位。此战略的核心即“低价”和“有限服务”。通过将目标对象定位于年轻的家具客户———尽可能提供便宜且时尚的房屋软装饰。这种做法,最初源自1953年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为打破零售垄断固有游戏规则,而开创的以家具制造商的身份直接卖家具给消费者,同时又以零售商身份直接向独立生产厂家采购家具的经营模式,并且快速在市场上找到突破口。

      针对宜家选择年轻群体作为市场覆盖的主要对象,其推出的“低价”配套策略也体现在它“从价格标签开始设计”的独特定价方法上。对于很多家居公司而言,一般的流程往往先是有设计的产品,然后再计算出目标价格。但对于希望“提供尽可能低的价格”的宜家来说,价格是首先被考虑的问题。

    由全球资深经理人组成的产品战略委员会,根据对顾客消费习惯的监测结果,为宜家的产品开发团队制定开发方向。然后,这个方向被传达给产品经理,由他们使用宜家的“价格矩阵”方法,来确认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未来产品线,也就是新产品的价格。在确定价格以后,宜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生产商。在完成上述流程以后,才进入真正的设计阶段———宜家利用内部竞争方式挑选设计师,为产品找到最后的设计方案。

      而随着宜家逐渐增大在中国的本地化采购,它正逐渐争取到价格优势。2001年,宜家在中国的采购量占其全球采购份额的14%,2004年这个数字已经到达20%,中国很快取代波兰成为宜家最重要的成品供应国。在2007年,宜家在中国已经有了300多家供应商和3家自己的工厂。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从2000年到2005年,宜家在上海店面的商品平均价格下降了46%,而同期销售额增长了345%,2006年财年,宜家在中国的销售尽管收入占宜家全球的营业收入的比重不高(2006年财年全球营收173亿欧元),但年销售增长率高达30%-40%。中国已成为宜家全球销售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把缺点转化为利润

      逆向思维和独特定位在宜家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无处不在。用宜家创始人坎普拉德的话说就是:把缺点转化为利润。具体的做法表现在宜家让衬衫厂制造椅子靠垫,让门窗厂打造桌子框架,晴天的时候把雨伞价格抬高而下雨的时候再打折出售。

      围绕战略定位,宜家进行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整合。

      首先是有限的顾客服务。为了抓住那些愿意节省成本而牺牲服务的顾客,宜家放弃了销售员贴身顾客的销售方式,而是采取销售员咨询、店内展示的自助式服务;其次是顾客自助购物。宜家擅长设立样板间,以陈列相关的产品,顾客不需要设计师的协助,就可以想象各种家具摆放在一起的样子;第三是模块化的家具设计。和其他厂商依赖制造商的做法不同,宜家自己设计专有的低成本、组合式、可自性组装的家具,更符合公司的定位;第四、更低的制造成本。除了与OEM供应商合作外,宜家也鼓励各供应商之间进行竞争,并倾向于把订单授予那些总体上衡量起来价格较低的厂商。为了进一步降低价格,宜家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其供应链布局,根据各地不同产品的销量不断变化,不断调整其生产订单在全球的分布。

      与顾客结盟

      宜家成功的精髓在于,在于它锁定了全球的中产阶层为自己的目标客户———这些人有着非常类似的购买习惯,宜家让他们一旦坠入其中,就难以脱身。宜家把自己的产品称之为“民主设计”。这种民主精神的真正核心是“与顾客结盟”。宜家一再强调,它的每一个产品都体现了“为了大多数人”的经营理念。

      而在宜家即将开始的中国全面扩张中,对本地文化的逐步了解将带来更迅速的市场反应。宜家中国的产品本身与全球没有区别,但是不同的是针对顾客需求给出的产品组合。为了保持竞争力,宜家中国的市场部门每个月都派出市调小组去侦察竞争对手的标价,然后迅速调整产品组合和价格,还会特别宣传自己原本就有价格优势的产品。此外,他们通过对消费者的各类调查结果来调整卖场,以求激发他们的购买欲。

      为了强调“与顾客结盟”的理念,坎普拉德在《一个家具商的信仰》中提出,“为大多数人创造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包含着打破地位和传统的局限———成为更自由的人。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得不与众不同。”事实上,9年来宜家在中国市场已逐渐演变为一种城市消费文化的代表符号。而对于年轻群体而言,这种消费文化的影响无疑有很强的杀伤力,谁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大趋势:民主背后,人人都渴望成为主角和支配者。

    案例点评

      宜家扩张:自建为主 不排除收购可能

      宜家在中国掀起新一轮降价潮,赢得了市场的欢迎。应该说这并不是仅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调整,而是回到了其原来的定位。事实上,刚进入中国时,宜家的中国供应链还不完善,所以价格比较高。随着供应链和供应商实现本土化,价格降低与公司原来的定位才相符合。

      对于大多数在华的零售企业来说,只有把供应链做好才能赢利,所以经过几年的比较,宜家基本完成了战略供应商的选择和自建,形成了供应链体系,从而也形成了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过程当中,从营销惯例来看,零售商与供应商双方间是互相依赖的。这不仅在国内,国际上亦然,所以宜家也会用这种实力来压制供应商,但同时一定会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之后达到双赢的结果。

      向下渗透的经营路线

      从经营类别上细分,宜家主要是提供家庭装饰产中,强调的是简约,风格,廉价,此外倡导顾客要通过自己增加劳动、享受自己动手乐趣的理念。可以说,廉价在国内是有市场的,简约在中国都市化的生活中也被逐渐接受。但是自己动手的方式却受到了阻碍,也制约其快速打开国内市场。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与国内的消费习惯有深层联系。一方面中国家庭施展的范围比较小,容易受限制,另一方面在文化上国人对服务的要求更高。针对此种状况,宜家特别在中国开设了设计安装部门,这也体现了宜家的本土化进程。            

      我们可以看到,宜家在国内的经营路线是不断向下渗透的。在西方社会,宜家主要盈利对象是中产阶级,但国内不存在这样的群体,所以它只能面向都市大众,这在中国是非常庞大的消费群体。但随着它定位日益向大众市场靠拢,也导致一部分对生活品位要求比较高的消费群的丧失,这是它降价的风险所在。但另一方面,它的模式也是靠大批量来获得利润。所以虽然在梯度化的向下渗透过程中放弃了一部分消费者,但宜家因此却能获得更多的市场关注。此外,宜家也不需要担心原客户会流失太多。因为它不仅靠价格来取胜,有有自己的产品特点,虽然廉价,但仍强调简约和时尚,这样就降低了价格诉求的压力。

      扩张进行时

      宜家在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选择了保守路线,为了降低风险,投资速度很慢,同时,要了解中国市场的消费购买行为,也会拉上当地伙伴一起承担风险,而随着本土供应链问题的解决,市场扩张速度必然加速,可以预见其今后会通过增设门店发挥供应链的规模效应。

      从跨国公司在国内的扩张模式来看,不排除宜家在近年内选择收购本土企业扩张门店的可能,但仍要视被收购企业是否存在与宜家相似的经营模式和产品而定。从目前来看宜家还是自建为主,选择自己投资直营。但在未来,它可能会为了扩大规模会出现这种状况,但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样做的成本。

      宜家之所以没有选择上市,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企业自身不愿意和市场其他主体共同分享资源。第二,它不愿意别人影响内部决策,宜家自身有足够的现金流发展,尤其处在零售行业,资金比较充足,不需要借助外部的资金。

      从未来发展的风险和瓶颈角度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一,宜家目前所做的降价策略可能导致其失去一部分高端客户,所以它应该明确到底瞄准哪部分中国客户群来发展。其次,宜家色彩风格上不容易为本土大众消费者广泛接受,是取悦本土还是坚持原本的风格,还是需要权衡的。第三个,还是回归到供应链的问题。供应链问题的矛盾,会引发供应上的反抗力,这点也值得注意。第四,员工管理和人才供应存在一定差距。正如百安居(查看地图)的前中国区总裁卫哲说过,连锁商店效益中百分之七十来自于位置,百分之二十来自于品种结构,百分之十来自于管理。这一方面说明人员管理不一定占主要地位,但在同行业不相上下的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管理的先进程度却至关重要。

    阅读全文
  •     第三届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日前在新疆喀什市举行。这是一次以加强东西部合作,推动中亚南亚区域经济互动,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国际贸易交流与合作得区域性国际经贸盛会。交易会上,中国的机械设备受到普遍好评,出口前景看好。
      来自海内外的展商踊跃参加了这届展会,我国的上海、山东、广东、四川等省市都组团参加,展会共设摊位1332个,签订合同和协议391个,总金额达141.14亿元人民币。专家认为,中国机床工具产品在那里存在巨大商机,有关企业应抓住这个机会。
    阅读全文
  •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