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挖掘机:打“高性价比”牌应避误区
时间:2007-08-08 人气:1035 来源:中国机械网|http://www.jx.cn/ 作者:
概述: 在市场竞争中,“高性价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竞争武器,向来信奉实用主义消费观的中国人更是将“高性价比”看做是赢得竞争的法宝,在工程机械领域也不例外。近年来,曾经沉寂多时的国产挖掘机高举“高性价比......
在市场竞争中,“高性价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竞争武器,向来信奉实用主义消费观的中国人更是将“高性价比”看做是赢得竞争的法宝,在工程机械领域也不例外。近年来,曾经沉寂多时的国产挖掘机高举“高性价比”大旗阔步前进,其市场份额几乎从零起步,飙升至如今超过20%,一举改变了多年来中国挖掘机市场被进口品牌瓜分的局面。
玉柴、柳工、三一、山河智能等一批优秀国产挖掘机品牌的崛起,已经开始让进口品牌感觉到威胁的存在。但是,国产挖掘机给进口品牌带来的还只能说是一种威胁,甚至还只是潜在的威胁,而没有真正形成挑战,因为国产挖掘机的“高性价比”还没有最终获得挖掘机代理商和用户的广泛认同。
警惕两个误区
所谓“高性价比”,笔者以为应该是建立在相同或相近产品性能质量基础之上的价格优势,也可以是建立在相同或相近价格基础之上的性能质量优势。简而言之,“高性价比”可以从两个方向获取,价格和性能质量。但是,对于“高性价比”的理解,目前在本土品牌中存在两个误区,即过分追求低价格和过分追求产品先进性。
误区之一:过分追求低价格。不少本土品牌认为低价格就是高性价比,过分追求价格优势,为此不惜以牺牲产品性能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为代价。要知道,用户购买工程机械产品时对产品性能质量是有选择的,不会轻易为降低购买成本而购买性能质量相差太远的产品。而走入低价格误区的产品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利润越来越薄,当企业无钱可赚时只能继续降低价格以求生存,陷入低价格陷阱的产品最终必然走向衰亡。
误区之二:过分追求产品先进性。其实,这是一种容易让人自我陶醉的“高性价比”误区。表面上,本土企业瞄准国际先进产品生产出性能质量相当而相对价格便宜的产品,应该属于高性价比产品。但是,产品越先进意味着目标用户群越小、购买能力越强,这样的用户对产品更加挑剔,不仅要求产品本身具有先进的性能质量,还要有高知名度的品牌。而本土企业产品在这两个方面暂时都还很难赶超国际品牌,很难说服用户购买。
排查原因
挖掘机作为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机械产品,国产挖掘机目前很难在技术上超越进口品牌,在品牌号召力方面同样难以超越,因此利用企业运营成本较低的优势打造“高性价比”是当前国产挖掘机比较适宜的突破口。
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如何实施“高性价比”市场竞争策略,国产挖掘机缺乏足够的想像,大多数品牌都希望用产品配置高出同级别进口品牌来证明自己产品的“高性价比”,然而如此的“高性价比”并没有打动更多的用户。那么,“高性价比”这张牌为什么不管用呢? 首先,国产挖掘机的性价比更多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而不是实际工作状态下的性价比。在媒体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说某某品牌的新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依据往往是理论上比较的结果或实验室测试的结果。同样,国产挖掘机的性价比也大多是属于同类型的,谁都知道,更好的配置并不等于实际质量性能更好的产品。
其次,国产挖掘机产品还需要在产品质量稳定性方面下功夫。任何用户购买挖掘机的目的都是为了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多的利润,高配置只是用户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但是,如果产品连最基本的质量稳定性都达不到,也就是完成最基本的工作都可能出现问题的时候,用户还会相信“高性价比”吗?因此,国产挖掘机在利用高配置打“高性价比”牌之前,一定要在产品的基础性能质量方面下足功夫。
再次,缺乏售后服务的紧密配合,高性价比更难实现。国产挖掘机产品本身就存在质量稳定性较差的先天不足,而跟进慢的售后服务又没有弥补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高性价比”很多时候成为一句空话。购买挖掘机的用户对产品售后服务都非常关注,因为一旦进入工地,最担心的就是产品出现故障,停工不仅挣不到钱,耽误工期还会被罚款,甚至会影响用户的信誉。售后服务是一个庞大的支持体系,其难度远远超过建设一条生产线。但是,多数国产挖掘机企业存在服务响应速度慢、排除故障速度慢、服务索赔速度慢三道硬伤。服务质量不高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国产挖掘机企业在服务投入和服务运作管理经验两个方面的不足。
玉柴、柳工、三一、山河智能等一批优秀国产挖掘机品牌的崛起,已经开始让进口品牌感觉到威胁的存在。但是,国产挖掘机给进口品牌带来的还只能说是一种威胁,甚至还只是潜在的威胁,而没有真正形成挑战,因为国产挖掘机的“高性价比”还没有最终获得挖掘机代理商和用户的广泛认同。
警惕两个误区
所谓“高性价比”,笔者以为应该是建立在相同或相近产品性能质量基础之上的价格优势,也可以是建立在相同或相近价格基础之上的性能质量优势。简而言之,“高性价比”可以从两个方向获取,价格和性能质量。但是,对于“高性价比”的理解,目前在本土品牌中存在两个误区,即过分追求低价格和过分追求产品先进性。
误区之一:过分追求低价格。不少本土品牌认为低价格就是高性价比,过分追求价格优势,为此不惜以牺牲产品性能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为代价。要知道,用户购买工程机械产品时对产品性能质量是有选择的,不会轻易为降低购买成本而购买性能质量相差太远的产品。而走入低价格误区的产品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利润越来越薄,当企业无钱可赚时只能继续降低价格以求生存,陷入低价格陷阱的产品最终必然走向衰亡。
误区之二:过分追求产品先进性。其实,这是一种容易让人自我陶醉的“高性价比”误区。表面上,本土企业瞄准国际先进产品生产出性能质量相当而相对价格便宜的产品,应该属于高性价比产品。但是,产品越先进意味着目标用户群越小、购买能力越强,这样的用户对产品更加挑剔,不仅要求产品本身具有先进的性能质量,还要有高知名度的品牌。而本土企业产品在这两个方面暂时都还很难赶超国际品牌,很难说服用户购买。
排查原因
挖掘机作为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机械产品,国产挖掘机目前很难在技术上超越进口品牌,在品牌号召力方面同样难以超越,因此利用企业运营成本较低的优势打造“高性价比”是当前国产挖掘机比较适宜的突破口。
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如何实施“高性价比”市场竞争策略,国产挖掘机缺乏足够的想像,大多数品牌都希望用产品配置高出同级别进口品牌来证明自己产品的“高性价比”,然而如此的“高性价比”并没有打动更多的用户。那么,“高性价比”这张牌为什么不管用呢? 首先,国产挖掘机的性价比更多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而不是实际工作状态下的性价比。在媒体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说某某品牌的新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依据往往是理论上比较的结果或实验室测试的结果。同样,国产挖掘机的性价比也大多是属于同类型的,谁都知道,更好的配置并不等于实际质量性能更好的产品。
其次,国产挖掘机产品还需要在产品质量稳定性方面下功夫。任何用户购买挖掘机的目的都是为了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多的利润,高配置只是用户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但是,如果产品连最基本的质量稳定性都达不到,也就是完成最基本的工作都可能出现问题的时候,用户还会相信“高性价比”吗?因此,国产挖掘机在利用高配置打“高性价比”牌之前,一定要在产品的基础性能质量方面下足功夫。
再次,缺乏售后服务的紧密配合,高性价比更难实现。国产挖掘机产品本身就存在质量稳定性较差的先天不足,而跟进慢的售后服务又没有弥补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高性价比”很多时候成为一句空话。购买挖掘机的用户对产品售后服务都非常关注,因为一旦进入工地,最担心的就是产品出现故障,停工不仅挣不到钱,耽误工期还会被罚款,甚至会影响用户的信誉。售后服务是一个庞大的支持体系,其难度远远超过建设一条生产线。但是,多数国产挖掘机企业存在服务响应速度慢、排除故障速度慢、服务索赔速度慢三道硬伤。服务质量不高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国产挖掘机企业在服务投入和服务运作管理经验两个方面的不足。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受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拉动,中国通用机械制造业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产销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增速较去年同期明显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我国通用机械行业规模以上的4525家企业统计,2007年1~6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04.46亿元,同比增长34.32%,其中,新产品产值175.15亿元,同比增长24.79%;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356.27亿元,同比增长34.27%,其中完成出口交货值249.87亿元,同比增长48.04%。(各分行业情况见表)。
下半年出口增速趋缓
从我国通用机械行业进出口情况来看,今年以来通用机械行业出口高速增长,顺差继续扩大。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6月通用机械行业累计进出口总额96.06亿美元,同比增长32.81%。其中:累计出口51.8亿美元,同比增长54.83%;累计进口44.26亿美元,同比增长11.78%,进出口顺差7.54亿美元。
从统计数据看,虽然上半年通用机械产品出口势头强劲,但由于受新出台的出口退税下调政策的影响,预计下半年,泵、风机、阀门及其零件等相关产品出口增速将有所减缓。如何降低出口退税下调政策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摆在石化通用行业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受宏观经济的拉动,专家分析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将成为下半年整个通用机械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
上半年固定资产继续增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168亿元,同比增长25.9%,比一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同时,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6.4%。据了解,我国这一轮固定资产投资高潮已经持续了六年多。
按照在建规模投资惯性预计,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仍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由于全社会资金流动性过剩,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充裕。同时上半年工业企业利润继续快速增长,投资回报率较高。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企业设备利用率指数连续四个季度攀升,第二季度有84.1%的企业家认为设备利用率正常,创历史最高纪录,而认为设备利用率不足比例为9.9%,跌至谷底。这表明当前产能过剩的问题不太突出。
虽然国家继续控制信贷,但由于70%的企业投资来自于自筹资金,同时贷款利率、企业自有资金、企业设备利用率、投资回报率以及银行放贷压力继续加大,并考虑到调控力度加大等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下半年固定资产增速仍将保持高位。
节能减排为通用机械行业营造商机
节能减排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专家预测,未来五年,世界节能减排设备的订单将有30%来自中国,市场规模可达30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节能减排市场。
据了解,中国钢铁工业作为耗能大户,在节能减排方面与国外先进钢铁工业相比有两个劣势,并且在一段时期内难以改变:一是钢铁生产以高炉、转炉为主,其能耗是电炉流程的2倍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电炉流程的3.8倍;二是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这些恰恰为节能减排设备,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废气处理装置、环境检测设备、除尘设备、通风设备的应用孕育了巨大商机。
脱硫设备市场需求旺盛
在电力方面,据国家电网公司预测,2010年全国装机容量8.14亿kW,“十一五”期间新增3.14亿kW,年均新增装机6000万kW。而据国家发改委预测,2010年全国装机容量7.5亿kW,“十一五”期间新增电源装机容量2.5亿kW,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kW。无论哪种预测,电力装配业发展都趋平缓,预计电力装配业下一个建设高峰将在2010年以后出现。
由此看来,电力市场对通用机械的需求将主要集中在脱硫设备上。到2010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与6家电力企业签订的“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计划书,脱硫工程开工量在2006年达到顶峰。
现在,所有脱硫公司已经签订的脱硫合同总量已经达到1.8亿kW,而截至2006年12月全国火电机组总量仅3.8亿kW,这意味着,老火电机组脱硫改造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这将导致整个脱硫行业竞争加剧。
节能环保产业是“十一五”重点鼓励产业,据了解,2004~2006年是新增装机脱硫市场高峰,2007年之后火电配套的新增市场需求大幅萎缩,老机组尚有2亿kW待安装脱硫设备,存量市场约有350亿~400亿元的份额,预计2007~2009年后仍能维持较高需求水平。
早期,由于该行业的丰厚利润及较低的进入门槛,众多企业纷纷涌进。而随后的激烈竞争,使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全行业步入微利时代,行业低价竞争问题一直没有明显好转。
政策驱动 风电制造业崛起
除此之外,在各种电力能源构成中,核电与风电是发展最快的两个子行业,核电设备制造业在我国基本上被三大动力集团以及各重型机械厂所垄断。而风电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并且技术路线并不是走原来传统的火电、核电等模式,因此风电产业的大力发展必然诞生一批新的给风电设备制造商配套的通用机械企业。
从风电特许权招标的政策来看,电价在招标中的比重越来越小,而技术、国产化率等指标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风电政策由注重发电向注重设备制造方向转移,而由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制定的《促进风电发展实施意见》,这一政策对风电设备制造商十分有力。
石化需求大增 带动行业发展
在石化方面,乙烯装置的第二轮扩能改造完成后,预计到2010年,我国乙烯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200万吨。合成树脂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4600万吨左右。合成橡胶(未包括再生橡胶)的发展速度低于合成树脂,到2010年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68万吨左右。这意味着大型压缩、泵及阀门等通用产品在石化行业需求强劲。
与此同时,业内专家提醒制造企业,虽然有些行业是当前发展的重点,但制造企业不要跟风投资,你上脱硫产品,他也上脱硫产品,犹如开餐馆。这样的投资风险是投资回报率降低,甚至容易导致亏损。因为当进入同一个行业的企业增加后,必然发生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下降,这时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小企业就危险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我国通用机械行业规模以上的4525家企业统计,2007年1~6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04.46亿元,同比增长34.32%,其中,新产品产值175.15亿元,同比增长24.79%;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356.27亿元,同比增长34.27%,其中完成出口交货值249.87亿元,同比增长48.04%。(各分行业情况见表)。
下半年出口增速趋缓
从我国通用机械行业进出口情况来看,今年以来通用机械行业出口高速增长,顺差继续扩大。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6月通用机械行业累计进出口总额96.06亿美元,同比增长32.81%。其中:累计出口51.8亿美元,同比增长54.83%;累计进口44.26亿美元,同比增长11.78%,进出口顺差7.54亿美元。
从统计数据看,虽然上半年通用机械产品出口势头强劲,但由于受新出台的出口退税下调政策的影响,预计下半年,泵、风机、阀门及其零件等相关产品出口增速将有所减缓。如何降低出口退税下调政策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摆在石化通用行业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受宏观经济的拉动,专家分析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将成为下半年整个通用机械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
上半年固定资产继续增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168亿元,同比增长25.9%,比一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同时,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6.4%。据了解,我国这一轮固定资产投资高潮已经持续了六年多。
按照在建规模投资惯性预计,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仍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由于全社会资金流动性过剩,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充裕。同时上半年工业企业利润继续快速增长,投资回报率较高。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企业设备利用率指数连续四个季度攀升,第二季度有84.1%的企业家认为设备利用率正常,创历史最高纪录,而认为设备利用率不足比例为9.9%,跌至谷底。这表明当前产能过剩的问题不太突出。
虽然国家继续控制信贷,但由于70%的企业投资来自于自筹资金,同时贷款利率、企业自有资金、企业设备利用率、投资回报率以及银行放贷压力继续加大,并考虑到调控力度加大等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下半年固定资产增速仍将保持高位。
节能减排为通用机械行业营造商机
节能减排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专家预测,未来五年,世界节能减排设备的订单将有30%来自中国,市场规模可达30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节能减排市场。
据了解,中国钢铁工业作为耗能大户,在节能减排方面与国外先进钢铁工业相比有两个劣势,并且在一段时期内难以改变:一是钢铁生产以高炉、转炉为主,其能耗是电炉流程的2倍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电炉流程的3.8倍;二是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这些恰恰为节能减排设备,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废气处理装置、环境检测设备、除尘设备、通风设备的应用孕育了巨大商机。
脱硫设备市场需求旺盛
在电力方面,据国家电网公司预测,2010年全国装机容量8.14亿kW,“十一五”期间新增3.14亿kW,年均新增装机6000万kW。而据国家发改委预测,2010年全国装机容量7.5亿kW,“十一五”期间新增电源装机容量2.5亿kW,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kW。无论哪种预测,电力装配业发展都趋平缓,预计电力装配业下一个建设高峰将在2010年以后出现。
由此看来,电力市场对通用机械的需求将主要集中在脱硫设备上。到2010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根据国家环保总局与6家电力企业签订的“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计划书,脱硫工程开工量在2006年达到顶峰。
现在,所有脱硫公司已经签订的脱硫合同总量已经达到1.8亿kW,而截至2006年12月全国火电机组总量仅3.8亿kW,这意味着,老火电机组脱硫改造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这将导致整个脱硫行业竞争加剧。
节能环保产业是“十一五”重点鼓励产业,据了解,2004~2006年是新增装机脱硫市场高峰,2007年之后火电配套的新增市场需求大幅萎缩,老机组尚有2亿kW待安装脱硫设备,存量市场约有350亿~400亿元的份额,预计2007~2009年后仍能维持较高需求水平。
早期,由于该行业的丰厚利润及较低的进入门槛,众多企业纷纷涌进。而随后的激烈竞争,使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全行业步入微利时代,行业低价竞争问题一直没有明显好转。
政策驱动 风电制造业崛起
除此之外,在各种电力能源构成中,核电与风电是发展最快的两个子行业,核电设备制造业在我国基本上被三大动力集团以及各重型机械厂所垄断。而风电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并且技术路线并不是走原来传统的火电、核电等模式,因此风电产业的大力发展必然诞生一批新的给风电设备制造商配套的通用机械企业。
从风电特许权招标的政策来看,电价在招标中的比重越来越小,而技术、国产化率等指标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风电政策由注重发电向注重设备制造方向转移,而由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制定的《促进风电发展实施意见》,这一政策对风电设备制造商十分有力。
石化需求大增 带动行业发展
在石化方面,乙烯装置的第二轮扩能改造完成后,预计到2010年,我国乙烯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200万吨。合成树脂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4600万吨左右。合成橡胶(未包括再生橡胶)的发展速度低于合成树脂,到2010年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68万吨左右。这意味着大型压缩、泵及阀门等通用产品在石化行业需求强劲。
与此同时,业内专家提醒制造企业,虽然有些行业是当前发展的重点,但制造企业不要跟风投资,你上脱硫产品,他也上脱硫产品,犹如开餐馆。这样的投资风险是投资回报率降低,甚至容易导致亏损。因为当进入同一个行业的企业增加后,必然发生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下降,这时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小企业就危险了。
阅读全文
下一条:欧洲伺服电机市场将出现增长趋势
欧洲地区伺服电机市场主要有三种技术:DC有刷伺服、AC/DC无刷伺服以及AC感应(异步)伺服。在这些类型中,AC/DC无刷伺服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0%。
由于AC/DC无刷电机的出现,DC有刷伺服市场多年来一直呈下滑趋势。而且,这一趋势还将延续,关于DC有刷伺服电机的新设计也不会太多。AC感应伺服就性能上而言,介于AC无刷伺服电机和标准AC感应电机之间,在价格上较为便宜。
对于欧洲的运动控制市场来说,德国市场占主导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德国在许多机械行业居于领先地位。2002年德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机械工具生产国,这也是伺服电机的最大应用行业。如其他许多的工业自动化市场,欧洲伺服电机市场在2001年上半年达到巅峰,但在随后的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开始下滑。这一情况比起美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的衰退大约迟滞了1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整个欧洲制造和销售的机械数量的急剧下降,尤其是在德国,几乎下降了一半。
在最近几年的调整之后,IMS咨询公司预测,今后两年内欧洲的伺服电机市场将出现平稳的上升趋势。
每年生产的机械数量的增长、对制造业的资金投入量及技术发展趋势等因素影响着伺服电机市场。
对于运动控制市场的技术发展,并不是总是专宠于伺服电机。具体的说,欧洲伺服电机市场的增长,也受到直接驱动线形电机替代基于伺服的非直接驱动线性系统的影响,以及采用具有集成的驱动和控制能力的伺服电机的影响。
IMS预计,线性电机使用的增加,将对伺服电机市场产生抑制作用。线性电机提供直接驱动方案,能提供高精确度和高加速度。
目前,欧洲工业线性电机市场规模并不大,但在未来的几年,这个市场将以较高的增长率增长。其中,部分的增长预计是对于旋转伺服系统的取代。
集成驱动(Integrateddrives)是一个较新的产品类型;驱动器和配置电路集成在电机外壳内。这就消除了对扩展驱动单元的需求。目前,许多用户仍然在对此类产品进行测试和评估。IMS预计,具有集成驱动的伺服电机欧洲市场预计约为1500万。仅占整个伺服电机市场的1%。
由于AC/DC无刷电机的出现,DC有刷伺服市场多年来一直呈下滑趋势。而且,这一趋势还将延续,关于DC有刷伺服电机的新设计也不会太多。AC感应伺服就性能上而言,介于AC无刷伺服电机和标准AC感应电机之间,在价格上较为便宜。
对于欧洲的运动控制市场来说,德国市场占主导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德国在许多机械行业居于领先地位。2002年德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机械工具生产国,这也是伺服电机的最大应用行业。如其他许多的工业自动化市场,欧洲伺服电机市场在2001年上半年达到巅峰,但在随后的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开始下滑。这一情况比起美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的衰退大约迟滞了1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整个欧洲制造和销售的机械数量的急剧下降,尤其是在德国,几乎下降了一半。
在最近几年的调整之后,IMS咨询公司预测,今后两年内欧洲的伺服电机市场将出现平稳的上升趋势。
每年生产的机械数量的增长、对制造业的资金投入量及技术发展趋势等因素影响着伺服电机市场。
对于运动控制市场的技术发展,并不是总是专宠于伺服电机。具体的说,欧洲伺服电机市场的增长,也受到直接驱动线形电机替代基于伺服的非直接驱动线性系统的影响,以及采用具有集成的驱动和控制能力的伺服电机的影响。
IMS预计,线性电机使用的增加,将对伺服电机市场产生抑制作用。线性电机提供直接驱动方案,能提供高精确度和高加速度。
目前,欧洲工业线性电机市场规模并不大,但在未来的几年,这个市场将以较高的增长率增长。其中,部分的增长预计是对于旋转伺服系统的取代。
集成驱动(Integrateddrives)是一个较新的产品类型;驱动器和配置电路集成在电机外壳内。这就消除了对扩展驱动单元的需求。目前,许多用户仍然在对此类产品进行测试和评估。IMS预计,具有集成驱动的伺服电机欧洲市场预计约为1500万。仅占整个伺服电机市场的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