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世界机床产值和消费额调查
时间:2007-08-13 人气:1346 来源:中国机械网|http://www.jx.cn/ 作者:
概述: 2006年整体看来所有的机床生产国都获得了收益,其中有一些国家达到了两位数的收益。截至到2006年底的粗略统计,中国的产量始终处于剧烈增长态势。世界的总产值增长超过了10%,达到600亿美元。亚洲国家产值增长的步伐......
2006年整体看来所有的机床生产国都获得了收益,其中有一些国家达到了两位数的收益。截至到2006年底的粗略统计,中国的产量始终处于剧烈增长态势。世界的总产值增长超过了10%,达到600亿美元。亚洲国家产值增长的步伐要比美洲和欧洲国家快很多。按照消费量来看,中国到目前为止仍保持第一的位置,需求总量超过了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国家的消费总和。美国的消费额增加了5%,相比较其他消费国,美国仍然保持着第三的位置。但从产量来看,由于韩国的不俗表现,使得美国的名次滑落到第七位。
一、亚洲国家机床产量持续上升
中国贸易协会粗略统计,中国在2006年的产量估计可以达到70亿美元,盈利达37%。其他亚洲国家的增长尽管不是很明显,但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刻:韩国、中国台湾以及日本的产值增长分别为18%、10%和8%(按各自国家货币计算)。
整体来看,2006年亚洲国家的增长率为12.4%,这个数字超过了全球工业10.3%的增长率。更为显著的标志是这些国家带来的猛烈振荡:从 2004~2005年,他们共同使机床工业增长了26.9%,截至到2006年收益达31.3%。世界最大的机床制造商仍然是日本,它到2006年底的产量达到135亿美元。但是其领先德国的数字有一些缩水,而德国在2006年的产量仍然在增加。
德国自从1991年重新统一之后,就一直是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制造商,在1999和2002年它还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商。德国支配着CECIMO组织(CECIMO是欧洲机床贸易协会联盟,位于Brussels)。CECIMO在2006年产量增长接近9%,大约占世界机床产量的42%。
CECIMO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成员——意大利的产量增长了11%,仍然是世界第四大制造商(2009年的EMO展会将在意大利举行)。韩国18%的增长率使其跃升到排名第五的位置。韩国制造商以前一直受制于美国、中国台湾,但现在它已经远远的将这些国家甩在了后面。
美国机床产量在2006年增长了5%。由AMT(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提供的美国统计数字显示,将机床分为金属切削机床和成形机床两类,两者的产量分别为28.6亿美元和7.6亿美元。
二、贸易进出口随着产量变化
对中国、美国等29个国家所作的调查显示,他们在2006年出口额增长达到337.3亿美元,增长率为12.6%,该数字超过了这些国家产量的增长。
因此在这个机会下,世界范围内的工业更多的开始以贸易为导向。美国在机床的进口上投入达到了18亿美元,相对于2005年增长了26%。而在2006年,又紧跟着增长了20%。2006年,其他生产国中出口额百分比显著增加的分别是韩国、中国和加拿大。瑞士的出口比率是89%,中国台湾79%,德国73%。通常被看作是强大的机床供应国的日本,出口比率为51%。
但有时出口比率的调查数字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误导人们。像做为贸易中心的比利时这样的国家,通过其港口运输到其他国家市场的机床,所占的百分比远远超过了国内自身的产量。类似的情况在进口中也有所体现,像澳大利亚和比利时这样占主要地位的贸易国家,进口比率超过了100%。
在其他进口国中,中国再一次走在世界前列,其进口额大约在71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美国、韩国和德国。作为比较重要的进口国之一,墨西哥在沉寂几年之后再一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墨西哥自身实际上没有生产能力,所以也很难得到稳定的统计数字。
三、消费额中国再次领先
根据机床消费额调查显示,中国到目前为止仍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中国的消费额接近130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消费额增长了 20%。中国机床消费的价值比所有生产国总产量的21%还要多。简单地说,全世界每生产五台机床,就有一台是出现在中国的。
日本作为第二大消费国,它的消费额为74亿美元,这个数据的增长表现得有些缓慢。第三大消费国是美国,它的消费额为62.6亿元,增长了5%。排在第四位的是德国,它的消费额在2005年下降了6%,但预计它在2007年的订单会有所反弹。
在消费调查中一个有趣的变化是消费额与人口数量有很大的关系。调查中,瑞士位于第一,对于新机床,人均消费超过116美元,中国台湾111美元,韩国的人均消费也很高,位于第三。
一、亚洲国家机床产量持续上升
中国贸易协会粗略统计,中国在2006年的产量估计可以达到70亿美元,盈利达37%。其他亚洲国家的增长尽管不是很明显,但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刻:韩国、中国台湾以及日本的产值增长分别为18%、10%和8%(按各自国家货币计算)。
整体来看,2006年亚洲国家的增长率为12.4%,这个数字超过了全球工业10.3%的增长率。更为显著的标志是这些国家带来的猛烈振荡:从 2004~2005年,他们共同使机床工业增长了26.9%,截至到2006年收益达31.3%。世界最大的机床制造商仍然是日本,它到2006年底的产量达到135亿美元。但是其领先德国的数字有一些缩水,而德国在2006年的产量仍然在增加。
德国自从1991年重新统一之后,就一直是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制造商,在1999和2002年它还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商。德国支配着CECIMO组织(CECIMO是欧洲机床贸易协会联盟,位于Brussels)。CECIMO在2006年产量增长接近9%,大约占世界机床产量的42%。
CECIMO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成员——意大利的产量增长了11%,仍然是世界第四大制造商(2009年的EMO展会将在意大利举行)。韩国18%的增长率使其跃升到排名第五的位置。韩国制造商以前一直受制于美国、中国台湾,但现在它已经远远的将这些国家甩在了后面。
美国机床产量在2006年增长了5%。由AMT(美国机械制造技术协会)提供的美国统计数字显示,将机床分为金属切削机床和成形机床两类,两者的产量分别为28.6亿美元和7.6亿美元。
二、贸易进出口随着产量变化
对中国、美国等29个国家所作的调查显示,他们在2006年出口额增长达到337.3亿美元,增长率为12.6%,该数字超过了这些国家产量的增长。
因此在这个机会下,世界范围内的工业更多的开始以贸易为导向。美国在机床的进口上投入达到了18亿美元,相对于2005年增长了26%。而在2006年,又紧跟着增长了20%。2006年,其他生产国中出口额百分比显著增加的分别是韩国、中国和加拿大。瑞士的出口比率是89%,中国台湾79%,德国73%。通常被看作是强大的机床供应国的日本,出口比率为51%。
但有时出口比率的调查数字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误导人们。像做为贸易中心的比利时这样的国家,通过其港口运输到其他国家市场的机床,所占的百分比远远超过了国内自身的产量。类似的情况在进口中也有所体现,像澳大利亚和比利时这样占主要地位的贸易国家,进口比率超过了100%。
在其他进口国中,中国再一次走在世界前列,其进口额大约在71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美国、韩国和德国。作为比较重要的进口国之一,墨西哥在沉寂几年之后再一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墨西哥自身实际上没有生产能力,所以也很难得到稳定的统计数字。
三、消费额中国再次领先
根据机床消费额调查显示,中国到目前为止仍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中国的消费额接近130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消费额增长了 20%。中国机床消费的价值比所有生产国总产量的21%还要多。简单地说,全世界每生产五台机床,就有一台是出现在中国的。
日本作为第二大消费国,它的消费额为74亿美元,这个数据的增长表现得有些缓慢。第三大消费国是美国,它的消费额为62.6亿元,增长了5%。排在第四位的是德国,它的消费额在2005年下降了6%,但预计它在2007年的订单会有所反弹。
在消费调查中一个有趣的变化是消费额与人口数量有很大的关系。调查中,瑞士位于第一,对于新机床,人均消费超过116美元,中国台湾111美元,韩国的人均消费也很高,位于第三。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在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中,缝纫机产品出口退税率从13%降为9%,这使中国缝制机械出口企业颇受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方向发展。长远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
财政部6月18日宣布从7月1日起,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做出调整。近日,28家上市公司就因出口退税率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发布公告,根据公告中预测的利润下降金额计算,此次出口退税调整影响相关公司业绩为14.09%。但出口退税调整政策的推出,受波及的绝不仅仅是这几十家出口企业,不少行业的赢利水平也受到影响。其中,缝纫机产品出口退税率从13%降为9%。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缝纫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几代人的建设现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品种丰富、门类齐全,既能满足国内需求又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不但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更加大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在有些企业中产品出口额甚至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很多缝机生产企业对出口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
不过,了解行业的人都清楚,出口数量的增长并不能掩盖其中隐藏的问题。中国缝制机械出口目前仍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的科技附加值较低,很多缝制机械生产企业通过打价格战与国外同类企业竞争,最终导致企业销量不断增加,可是利润却不断下降。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财政部近期出台的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对以出口为主的缝制生产企业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但令人欣喜的是,6月27日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晓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对高科技产品以及深加工产品还是保持着比较高的退税率水平。王晓华说:"7月1日调整出口退税率涉及商品种类比较多,有些产品在技术层面考虑属于高科技产品,但是在生产工艺上又存在一定的污染和高耗能问题,所以在产品的定性上,大家判定的角度还是有一点差异。按照一贯的原则,如果有些产品确实属于高新技术产品或者是深加工产品,而且不属于‘两高一资’产品,调查核实后还会根据情况做出调整。"
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晓华的此番谈话,不但深刻阐述了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内在涵义,以及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更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今后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那就是唯有发展科技、走科技创新的道路,才能在现阶段享受更多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积蓄实力,从而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分一杯羹。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对缝企的短期收益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退税率调整能为我国缝机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财政部6月18日宣布从7月1日起,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做出调整。近日,28家上市公司就因出口退税率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发布公告,根据公告中预测的利润下降金额计算,此次出口退税调整影响相关公司业绩为14.09%。但出口退税调整政策的推出,受波及的绝不仅仅是这几十家出口企业,不少行业的赢利水平也受到影响。其中,缝纫机产品出口退税率从13%降为9%。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缝纫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几代人的建设现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品种丰富、门类齐全,既能满足国内需求又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不但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更加大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在有些企业中产品出口额甚至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很多缝机生产企业对出口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
不过,了解行业的人都清楚,出口数量的增长并不能掩盖其中隐藏的问题。中国缝制机械出口目前仍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的科技附加值较低,很多缝制机械生产企业通过打价格战与国外同类企业竞争,最终导致企业销量不断增加,可是利润却不断下降。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财政部近期出台的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对以出口为主的缝制生产企业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但令人欣喜的是,6月27日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晓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对高科技产品以及深加工产品还是保持着比较高的退税率水平。王晓华说:"7月1日调整出口退税率涉及商品种类比较多,有些产品在技术层面考虑属于高科技产品,但是在生产工艺上又存在一定的污染和高耗能问题,所以在产品的定性上,大家判定的角度还是有一点差异。按照一贯的原则,如果有些产品确实属于高新技术产品或者是深加工产品,而且不属于‘两高一资’产品,调查核实后还会根据情况做出调整。"
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晓华的此番谈话,不但深刻阐述了出口退税率调整的内在涵义,以及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更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今后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那就是唯有发展科技、走科技创新的道路,才能在现阶段享受更多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积蓄实力,从而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分一杯羹。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对缝企的短期收益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退税率调整能为我国缝机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全文
海克斯康已就将在靖江量具有限公司(JMTC)的股权由30%增加到90%与对方达成协议。
靖江量具是一家专业从事长度量具全系列产品研制、生产的企业。
靖江量具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瑞典克朗,近年来一直保持约20%的年增长。公司现有员工500名。
“并购JMTC是海克斯康为发展中低端量具市场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此次并购是对海克斯康旗下的世界领先的高端量具制造企业瑞士TESA公司产品线的有力补充。”,海克斯康集团CEO及总裁Ola Rollén说。“凭借在设备和基础设施以及工艺流程管理方面的重视和投入,JMTC以优良的产品品质著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市场的领先者。”
JMTC正式加盟海克斯康。JMTC与TESA将继续独立经营。
靖江量具是一家专业从事长度量具全系列产品研制、生产的企业。
靖江量具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瑞典克朗,近年来一直保持约20%的年增长。公司现有员工500名。
“并购JMTC是海克斯康为发展中低端量具市场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此次并购是对海克斯康旗下的世界领先的高端量具制造企业瑞士TESA公司产品线的有力补充。”,海克斯康集团CEO及总裁Ola Rollén说。“凭借在设备和基础设施以及工艺流程管理方面的重视和投入,JMTC以优良的产品品质著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市场的领先者。”
JMTC正式加盟海克斯康。JMTC与TESA将继续独立经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