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四载农业机械补贴给市场带来了什么
天津市农机局监督管理处处长张宝苓说,这段时期,特别是每年的1~2月,是农机销售的淡季。这是一个季节性问题,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时候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录还没有发布。
由此可见,农机补贴政策对于农机销售有很大的影响。这点从江西省农机局发布的一组数据反映得更为直观:今年上半年江西省补贴了大中型拖拉机335台,插秧机561台,联合收割机821台,手扶拖拉机8450余台;而去年同期,江西省对于这些机械的补贴分别是大中型拖拉机227台,插秧机234台,联合收割机2482台,手扶拖拉机381台。
在这些数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联合收割机大幅下跌和手扶拖拉机则呈现出2118%的高速增长。而这些数据的大起大落,也与今年的江西省的农机补贴政策相吻合。那么,农机补贴目录究竟对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目录对销售具有引导性:企业进目录产品更好卖
江西省今年上半年联合收割机2/3的缩水和手扶拖拉机2188%的增长非常直观地体现了目录对于销售的引导性。前几年,国家大力度支持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推广,截至2006年很多省市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逐渐趋于饱和。所以在2007年农业部取消了对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补贴后,小麦联合收割机的销量大幅下跌。
此外,以前农业部和省市在制订目录的时候多是以大中马力的机械为主,比较少关注中小马力的农用机械。由于江西省地形比较复杂,同时也为了替代耕牛,今年加大了对手扶拖拉机的补贴,此举带动手扶拖拉机销量大增,达两万多台。
不仅仅是江西省一个省份,也不仅仅是在联合收割机和手扶拖拉机两个方面,很多地方的农机销售都随着农机补贴目录的改变而出现很大的波动。对于这个现象,业内有关专家的解释是,一方面大多数的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限,有补贴的机械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则是消费者对于购机持有观望心态,近几年的农机目录的调整使得他们期望自己所需机械能够有朝一日也进入目录,再去购买。
约翰迪尔中国市场部副总经理李立凤告诉记者,近年来进入补贴目录的农用机械销量有较大幅度提高,而零售业务则持续下降,“以前有补贴的机械只占总销量的30%左右,今年可能将占到60%~70%”。
她说,有些地区对于部分农机产品的补贴达到了价格的30%,在面对有补贴与没有补贴的机械的时候,自然有补贴的机械更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而且能够进入补贴目录的厂家几乎都是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这些企业由于有雄厚的资金支撑以及有良好的声誉,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机时也更加放心。
时风集团副总经理林连华说,“产品进入目录就像以前被评了‘省优’、‘部优’”。对于企业来说,产品进入补贴目录,单机收益上不会有任何改善,无非是部分收益来自政府补贴,而不是完全来自消费者,更重要的是一种荣誉的获得。补贴目录对于机械质量、技术等方面的审查非常严格,能够进入补贴目录自然经过了层层考核。能够进入目录必然代表了产品品质是过得硬的。
| |
“鲇鱼效应”促成业态转型
前些年,江浙的家具大卖场是越造越大,从几万平方米暴升到几十万平方米甚至上百万平方米。大卖场搞物业管理,分片出租,基本上自己不销售。而入驻的厂家搞装潢布置,派营业员经营,投入非常大,往往是工厂生产一头赚钱,大卖场销售一头亏本,少则亏几十万元,多则亏几百万元。江浙家具大卖场在海外涌入的众多家具零售新型业态冲击下,猛然醒悟,促成了业态的逐步转型,产销不再“双肩挑”。
首先,把沦落为大卖场房奴的家具厂商,解救脱离“雇主”,不再“为他人作嫁衣裳”,走出了“为出样不要利润”的怪圈。充当急先锋的浙江“喜盈门”老总日前坦言,现在国内家具厂老板多数是产销“双肩挑”,要承担“双重风险”,原先他们也是进受雇于人的大卖场,交了昂贵的“学费”。如今,“喜盈门”采用国际通行做法,把销售这块剥离出来,开设上千家的品牌专卖店,实行“集中管理,分散经销”,内部搞统一配送,还开展了网上销售,这部分销量已占集团总销量的67%,盈利水平同比猛增近二成。
其次,“高强度”整合,优化市场生态环境。一个城市家具大卖场多了就要恶性竞争,像无锡原来有9家,相互打压,低租金拉客户,窝里争斗,竟使大卖场轮番上演“空城计”。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江浙成立了家具销售行业协会,统一整顿规划,开展行业自律。据统计,江浙家具大卖场已淘汰关闭370多家,转变业态870多家,新开张的家具零售专卖店、连锁店已超过了2700家。作为世界闻名的明式家具发祥地的江苏,昔日曾以精湛的传统工艺蜚声海外,靠大卖场曾营造了一时的发展,现在通过转型建立了专业的零售商号群,又实现了“惊险万分”的一跳。江苏省家具协会会长冯建华告诉笔者,“苏帮”家具零售商的崛起,得益于大卖场的转型快,“当月发货,隔月结算,卖不掉可退货,但不欠债”之类的新行规,竟让供货商大陪笑脸。
“有所不为”培育单打冠军
“大而全”的“无所不为”,已不能代表江浙家具零售业的水平,没有了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特色,还加大了竞争的成本。镜框、门、电脑操作台、沙发、床垫、屏风等看似不起眼的单一家具,在江浙人手中却成了零售大项目,已有130多个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不难发现,这些单打冠军竟然几乎都是“一镇一品”的杰作。被专家称为“小镇家具”现象代表的常州横林镇,过去当地人跑销售样样家具都做,样样都做不过别人,现在专销电脑操作台,竟做出个全国第一,连续几年销售超3亿元,占据国内近70%的市场份额,已在各地开出了190多条“电脑操作台一条街”。类似的家具销售单打冠军小镇,如“葡萄串”一样镶嵌在江浙公路网两侧,且有很高的市场知名度,初步形成了销售链,其产生的经济能量真不可小觑。
江浙在推进家具零售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还重点发展了一批销售规模和创新能力在全国领先的销售中心。全国家具销售市场上的双强“月星”、“红星”都在江苏,这两个让人难分伯仲的品牌各有各的闯市场“杀手锏”。“月星”吸取了10多年的商业运作经验,导入欧美家具营销模式,完善连锁化发展战略。全国民企市场竞争力第一的“红星”,更是憋足了劲叫响“美凯龙”销售品牌,按当今全球先进的家具营销模式,构建起了有中国特色的家具销售连锁网络,年销量已突破50亿元。
“精耕细作”彰显品牌魅力
时下,江浙人走出家门,如果十分钟内看不到文化与家具销售“联姻”的品牌广告那才叫怪。尤其是人文和公益之类富有新意的广告,给顾客留下更可信、更可靠的印象,销售商则确立了更成熟、更牢固的商号形象,应验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老话。
调查发现,江浙家具商号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在经营上,更加激烈的是在管理上。谁肯踏踏实实地“精耕细作”,谁就能在销售业绩上领先。其“突破口”有四:一是堵塞庞杂费用的漏洞。落户嘉善的“台升”斥资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四大家具销售公司“环美”,每月出口3000多个货柜的家具,直接进入自己的数百家连锁店销售,全程费用电算化规范管理,使成本下降近35%。二是堵塞分散管理资金的漏洞。江浙的家具销售商号多设有内部银行,集中了资金调度和使用权,不再设立多头账户,做到账面相符,使资金运行效益普遍提高。三是堵塞进货把关的漏洞。年销售10亿元的浙江“喜盈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进货规章,使人情货、重复货不再流入,家具适销率升至95%以上,一手货的比重增加43%,仅此一项每月就增加收入140多万元。四是堵塞海外销售的漏洞。南通“炜赋”等5家家具商号在美国应诉反倾案销大获全胜,获得8.64%的平均税率,比初裁12.91%低4.27%。这是江苏家具业建立国际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后第7个反倾销应诉胜诉案。年出口逾1200万元的淮安“淮泰”,严把销售国上市关,通晓当地规章,避免引起纠纷,不仅在美国注册了商标,还开出6家连锁店,使红红火火的销售品牌标志与鳞次栉比的世界名牌竞相辉映,互放异彩。
国标《塔式起重机》将替代JG/T5037-93《塔式起重机分类》、GB/T5031-94《塔式起重机性能试验》、GB/T9462-1999《塔式起重机技术条件》、GB/T17806-1999《塔式起重机可靠性试验方法》、GB/T17807-1999《塔式起重机结构试验方法》等五个标准,并将等效采用ISO的有关标准规定。